导入数据...
...
2025年“艺彩纷呈”美育成长课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2025年暑期研究生“三下乡”五星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07-15 18:40:23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   查看:23

缤纷暑假,文化飘香。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美育课堂在成都市龙泉驿区五星社区党群活动中心展开。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墨韵华章暑期研究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团队的志愿者们带着画笔、剪刀、颜料、画纸等走进社区活动室,把成都最鲜活的文化记忆——那些藏在脸谱线条里、熊猫憨态中、剪纸纹样间的非遗密码,变成了孩子们触手可及的美育课堂。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绘画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成都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以“传承非遗文脉,点亮童心美育”为主题,通过京剧脸谱绘制、大熊猫主题非遗创作、剪窗花体验、纸鸢 DIY 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感受成都非遗的独特魅力。

京剧脸谱课程中,志愿者们讲述着脸谱色彩背后的文化密码,当屏幕上出现色彩鲜艳、造型夸张的京剧面具时,孩子们立刻被吸引,发出阵阵惊叹。“小朋友们,京剧面具的颜色可有大讲究!红色代表忠义勇敢,像关羽;黑色代表刚正不阿,比如包公……”志愿者一边讲解,一边展示不同颜色面具的图片,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神中充满好奇与期待。志愿者不仅讲解其色彩密码与角色象征,更引导孩子们亲手为空白脸谱模具注入创意。红脸的忠勇、黑脸的刚直……抽象的文化符号在稚嫩笔触下变得可触可感。

窗花课程中,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传统民间艺术的对称之美。剪刀在红纸间灵巧游走,对称的蝴蝶、喜庆的福字在孩子们手中逐渐成形。窗花课程不仅锻炼了精细动作能力,更将“以剪代笔”的传统智慧与祈福纳祥的美好寓意种入心田。小朋友们全神贯注投入创作,灵活运用手中工具,将传统窗花元素与个人创意相结合,创作出风格多样的剪纸作品。

纸鸢课堂上,志愿者们讲述纸鸢的古老历史与放飞原理,孩子们则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在素白的画纸上画出风筝的形状,再尽情涂鸦,描绘心中的蓝天与梦想。在成果展示环节,孩子们纷纷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现场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研究生志愿者们发挥专业所长,把蕴含地域文脉的非遗瑰宝,转化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美育课程,在少年心中播撒下文化认同与审美素养的种子。当青春的热忱与非遗的厚重在社区课堂相遇,知识的传递便升华为双向的成长与文化的共情。志愿者们用画笔架起桥梁,让深藏于历史长河的天府之美,在童真的心灵沃土上,绽放出属于未来的绚烂新花这场夏日里的非遗之约,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非遗美育的种子在童心土壤中悄然发芽。

作者:胡钰祯   摄影:余润欣   审核:吕瑞娟   终审:袁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