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
美术学院·书法学院邀请马晓威教授开展讲座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3日
  查看:65
  来源:

由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主办的“环境设计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系列讲座”之“步入软城市时代”于2023年12月1日(星期五)下午在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城市构建者、城市策划人、建筑师、艺术家、DCL伦敦设计中心联合创始人、洞察力城市中心(北京)主任、明日城市论坛创始人、未来城市大奖联合发起人马晓威教授主讲。讲座由环境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谭杰老师主持。环境设计系全体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聆听了讲座。

图片 1.jpg

图片 2.jpg

讲座伊始,马晓威教授以“可见和不可见/有和无”作为开场,通过引申老子《道德经》中的“凿户牅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提出“有用之用vs无用之大用”,进而引申到“我之用vs大家之用(城市的核心-公共性)”,并结合到城市的“每个人的城市vs共同的城市”,最后递进到“自下而上的城市vs自上而下的城市”。马教授说到“成都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成都城”,他认为我们应该建构“具体的人”的城市。并通过探讨城市的基础,提出明日城市的基础与使命,即“人-城市-未来命运”的基础三角,以及“通过今天的城市构建,我们重构明天的自己。”

图片 3.jpg

接下来,马晓威教授通过五个篇章分享了他对于城市构建的整体框架系统。第一部分以“城市和城市化”为题,马教授向我们展现了全球以及中国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和预测等数据图表,他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城市时代/城市化的时代,并将持续生活在城市。”第二部分以“城市化的反思”为题,马教授以51%的城市人口作为转折点,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城市化做对比,提出今天的中国也应该对城市化有着系统性的反思,需要批判性地面对中国城市化的目标和问题,以及系统性地梳理中国城市发展的基础、方向等问题。第三部分以“明日城市近邻区计划”为题,马教授提出“让每个生活和工作在明日城市近邻区的人认识到大家的共同利益和目标——更好地生活,从而协同并系统性地共建城市”是明日城市近邻区的目标。他认为明日城市近邻区处于大于社区,小于行政区的位置,是城市更新阶段城市发展最恰当的切入口。第四部分以“整体城市构建系统”为题,马教授提到整体观,他指出,我们在城市构建的基础上应该具有系统思维,而不是盲人造象。第五部分以“明日城市系列”为题,马教授总结了明日城市构建的整体框架系统,并同大家共勉:“每个人都是城市构建者,我们通过城市构建而重构我们的未来。”

讲座结尾,马晓威教授在提问环节为观众们进行了答疑解惑,也让大家对讲座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他表示城市发展的脚步随着时代革新与时俱进,并对未来城市和新人类进行了畅想,对更创新的发展表示高度的欢迎接纳。

图片 4.jpg

图片 5.jpg

撰稿:谭杰 杨筱雨

摄影:欧阳原野

来源:环境设计系

审核:刘传军

终审:徐文渊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